园区资讯
国际航行船舶检疫监管新模式(无疫通行)
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按照质检总局“积极改革创新、探索新模式、适应新常态”的方针,立足天津自贸试验区实际,以控制进境卫生检疫风险为前提,以加快旅客、货物检疫放行速度为目的,大力推进船舶检疫监管制度创新,在自贸试验区内率先试行“无疫通行制度”。
一、主要创新点
该制度以“实施科学管理,强调风险监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突出船方检疫风险防控责任主体,实行申报诚信假定”为原则,将“一线控制风险”、“二线监管延伸”、“注重诚信管理”作为创新突破口,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了天津自贸试验区通行效率。
二、实施方式
一是“一线控制风险”,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分类化管理,对船员健康情况、船舶卫生状况、船舶卫生证书等均申报为合格的入境船舶采取“无疫通行制度”,即不再登轮查验,船舶靠泊后可直接装卸货物和上下人员。对不符合无疫通行条件的船舶,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实施靠泊检疫或锚地检疫;鼓励船公司创建国际卫生船舶,对通过创建评审的船舶,只要船员健康状况申报合格,即可享受“无疫通行制度”带来的便利。
二是“二线监管延伸”,强化卫生监督。将船舶检疫监管重心从单纯注重出入境监管转变为出入境监管与后续卫生监督并重。新政实施前,除登轮检疫船舶不再实施卫生监督外,其余入境电讯检疫船舶均以20%比例实施卫生监督。新政实施后,对首次靠泊自贸试验区船舶,在其靠泊期间开展卫生监督;对一般出入境船舶每3航次开展一次卫生监督;对通过国际卫生船舶评审的船舶,每5航次开展一次卫生监督,卫生监督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
三是注重诚信管理,放管有机结合。实行申报诚信假定,突出船方检疫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对船舶及代理企业试行诚信管理,建立卫生检疫黑名单制度。对诚信等级为B级以上(包括B级)的船舶,实施无疫通行,不再登轮检疫;对诚信等级为B级以下的船舶,实施泊位或锚地登轮检疫;对不诚信的船舶及代理企业,实施严厉处罚措施。
三、实施效果
自8月31日该制度试行以来,截至12月31日,天津检验检疫局已对自贸区内281艘次的入境船舶实施了无疫通行便利监管模式,其中127艘次实施了卫生监督。自贸区内出入境船舶登轮检疫比例由47%降低至0,无疫通行比例达100%,每艘享有“无疫通行制度”的船舶进出港时间平均缩短1小时以上,船舶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四、复制推广建议
天津自贸试验区船舶无疫通行制度为质检系统内国内首创,已获质检总局认可并准备在全系统内推广实施。该制度符合《国际卫生条例(2005)》提出的“国境口岸负责当局应以针对公共卫生危害、同时又避免对国际交通和贸易造成不必要干扰的适当方式预防、抵御和控制疾病的国际传播,并提供公共卫生应对措施”的要求,以控制进境卫生检疫风险、保障口岸公共卫生安全为前提,以提高口岸通行效率为目的,是为我国口岸卫生检疫模式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所做的重要尝试,自试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社会评价极高。该制度目前正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范围内试行,待试行成熟后准备推广至全天津港。质检总局已将该制度列为拟全国推广的制度之一,在国内其他海港口岸,该制度提出的检疫模式创新具有极高的复制推广意义。
五、企业案例
企业名称:中国天津外轮代理有限公司
自2015年8月31日天津局创立实施天津自贸试验区出入境船舶卫生检疫无疫通行制度以来,天津局在维持日常严格执法的原则基础之上,通过建立相应的船舶卫生状况和诚信状况考核机制,对符合相关标准船舶缩短在港时间和节约船期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8月31日至今,该公司代理靠泊东疆保税港区的入境集装箱班轮合计83艘次。按照目前天津局执行的对优等船况记录的船舶给予减少一定靠泊检验次数的做法,将有平均三分之二的船舶艘次会享受到提前0.5-1小时作业的福利,这对于普遍在港时间较短、班期成本较高的集装箱班轮来讲可谓是一大利好,对于分秒必争的集装箱码头公司提高其泊位周转效率更是求之不得的福音。在港时间的压缩,意味着船舶海上航行的时间将更为充裕,在力赶下港班期的情况下船舶行驶速度可得以有效降低,从而减少船公司的燃油成本。船舶无疫通行制度的实行,在航运业竞争激烈而全球海运经济疲软的格局下势必起到鼓励船方加强卫生状况自查和船公司督促管理船方加强自查的积极作用,从而带动天津及全国口岸入境船舶卫生状况的整体优化提高。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